热线:18998603455

首页 > 成功案例 > 逃学资讯 >

成长期孩子三个特征

阅读:0

特 征 一:期待父母的认同


这个阶段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。如果你给予孩子正面管教的力量。肯定孩子的优点,给予他鼓励和正面暗示,会对孩子非常有帮助。因为孩子通过周边人的评价来感知自己,确定行为方向。如果得到了认同,他们就会强化那些好的行为,力求自己变得更好。


但是也有很多的父母喜欢贴标签,导致“好孩子”往往会成为“问题孩子”。“捣蛋”,“嬉戏”,“胡闹”,“吵架”往往是孩子的自我体现,不能一味地进行打击,反而需要父母的接纳。


实践经验证明,家长所反映的“不听话”的孩子,大都还会出现学业问题。为什么会这样?


亲子关系的不和,

让他们缺少有效引导,

缺乏好的学习动机;


他们将精力都用在了与父母对抗上,而且会因为没得到恰当的引导,变得更加成长期。这时,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,化解与孩子的对峙状态;


其次,这个阶段的孩子出现学习问题,更多的是学习习惯不好所致。该看的书不看,该做的作业不做,看书时惦记着玩。当孩子只是在行为上没有控制好,在道德品质方面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时,完全通过引导就能改变,千万不要打上标签,将孩子推得远远的。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让孩子走向错误的成长方向。


所以,父母一定要理性地告诉孩子,应该怎么办,那些优秀的品格我们还是要教给孩子,比如善良、谦逊、诚实勇敢等。


特 征 二:孩子渴望得到尊重


这个时期的孩子自以为自己特别有主见,渴望被尊重与认同,但是明明还是个小孩子,能力与经验有限,所以常常需要向大人求助。家长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心理,要及时调整自己,调整教育方式。这里要采用的是互动式教育,与孩子互动交流。


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,听孩子倾诉,知道孩子的想法。涉及到孩子自身的事不妨多与孩子商量,也可试着逐步将自主权交还给孩子,并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惑的时候,帮助和引导孩子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。


当孩子不喜欢看书,那么妈妈可以和孩子商量:是不是有别的爱好?然后沿着孩子的兴趣方向培养,孩子高兴,妈妈也轻松。在和孩子互动式的交流中,帮孩子解决问题,满足孩子渴望独立、获得尊重的心理需求。

平时,还可以和孩子达成一些协议,如:写完作业可以看半个小时的电视、做家务可以实现一个愿望等。


在这个阶段,父母的一言一行绝对是杀伤性武器。如果不给孩子充分的自由,过分地加以强制,往往会让孩子心情压抑,往往通过成长期来达到目的。


特 征 三: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


很多孩子一到了这个阶段就变的“不听话”,而且学习也提不起劲儿。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真正的陪伴。


很多人的观念认为只要给予孩子亲密的爱与陪伴,等孩子上学了就可以放松一下了。于是父母开始把重心又转移到事业上去了。这个阶段以留守儿童为主。父母的缺位,导致亲子关系紧张。孩子把精力都用来对抗父母了。


其实,孩子在这个阶段,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。把孩子交给手机,往往让孩子沉溺网络,不如多陪孩子读读有趣的书。


比如我给一位妈妈推荐了3d立体西游记,读过后她感慨很深:“之前总是抱怨孩子要玩手机游戏,平板游戏,其实根源在父母,我们没有陪伴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探索,在觉得应付不了他们的时候就拿最简单粗暴的方法,塞手机给他们,这本书打开了孩子们的想象之门,当他看到书里蹦出立体的画面那睁的大大的眼睛,伴随一声声的惊叹。”




电话咨询 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清远麦田青少年服务中心